央视财经评论:电动车充电不上楼,该去哪儿?

云易充  2021-09-24 17:06

根据央视财经报道,我国的电动自行车数量目前已经达到3亿以上,而且还在以每年增加30%的效率稳步提高,日常生活中,随处可见到处穿梭的两轮电动车。



然而,尽管电动自行车用起来确实灵活、方便、快捷,但它也存在着防护性较差、易燃易起火的特点,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。


电动自行车爆燃多地事故频发教训惨痛,措施频出,遏制违规充电到底难在哪?保有量巨大,充电供给缺口谁来填?电动自行车充电不上楼,该去哪儿?

 


9月23日晚,财经评论员赵萍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《央视财经评论》演播室,进行深度讨论。



赵萍:电动自行车方便生活 充电习惯和设施需改进


电动自行车使用广泛,而充电习惯是长期养成的,大众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。即便是在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下,不良的充电习惯却一直在延续,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。



引发电池自燃、爆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短路,而造成电池短路的原因有:电池老化、电池被外部力量击穿、电池遭受外部剧烈的冲撞。



因此,大众的使用习惯需要改正,电动自行车应该在户外集中存放和充电,但很多小区仍旧存在配置不足等问题,所以“飞线充电”、“入室充电”现象依然存在,为火灾事故埋下了隐患。



刘戈:锂电池隐患会长期存在 需要警钟长鸣


电动自行车已普及多年,以前采用的都是铅酸电池,很难产生爆炸起火现象。而近年来随着锂电池的大面积应用,加大了电池自燃、爆炸这类现象的发生。


除了车主本身的不良使用习惯及质量问题外,锂电池本身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,就像燃油汽车因为使用了汽油,而汽车自燃现象不可能完全灭绝一样,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,锂电池爆燃现象不可能完全杜绝。



赵萍: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 建设室外集中充电点


除了主观的使用习惯问题外,外部的配套还不够完善,很多老旧小区没有专门的区域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中存放、充电。另外,电动自行车起火速度非常快,危害大,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行为也需要不断的督查和引导。



因此,建设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应该及早提到日程上来,而不仅仅停留在号召。相关的措施应该比照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装要求,使得配套设施尽快完善,让用户养成消费习惯和充电习惯。



刘戈:室外充电应成为基础设施


大众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必要性存在误区,像城市电网一样,就像自来水一样,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应该成为必要的基础设施,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,才能避免电动自行车“电池上楼”的现象。


电动自行车不单是交通工具,更是一个生产工具,充电需求需要疏堵结合,如果没有地方充电,仅仅通过限制、禁止的方式无法解决“电池上楼”的问题,只有让室外充电设施成为必备的基础设施才能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。


而针对很多居民反映的充电头比较少,使用频率高有时会出现排队的情况。云易充在此建议这类小区加装充电设施,同时电动车配套的停车棚也应该建设起来,让充完电的电动车也能有统一的位置停放。


多方共同配合,利用空地新建电动车停放点,通过管理服务在“楼下”,破解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乱象,确保辖区安全,才让居民生活更安全、更舒心。



修改成功!

来电咨询

在线客服

加入我们